阴谋与爱情读后感

来源:情书网 时间:2018-06-22 09:33:51 责编:admin 人气:

阴谋与爱情读后感(一)

《阴谋与爱情》是德国大剧作家席勒的作品。

这是他青年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堪称是德国狂飙突进的少数几项最大的成果之一。曾经被恩格斯誉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故事发生在18世纪的分裂、落后、名存实亡的罗马帝国。这个国家虽然小,但是在剧所反映的政治生活和社会风情的方方面面,于当时整个德国的现实却具有典型性,可以作为封建、腐朽、愚昧的象征和代表。

改剧通过一对门第悬殊的年轻的恋人有相爱到毁灭的悲惨故事,对荒淫无耻,阴险卑鄙的封建统治者及其帮凶,做出了无情的揭露和鞭策。剧本情节紧凑,曲折,矛盾冲突环环相扣,然而演进却自然合理,临近高潮时剧情紧张的叫人闯不过气来,淡于紧张激烈中又不乏诗情。

剧中人物都刻画的非常成功。正面人物出去她们的可爱之处外,又有其各自的弱点。如男主人公侠肝义胆,对爱情无比的忠贞,同时又嫉妒多疑,其毒杀恋人的表现是其可怕的自私。女主人公天真无邪,心地善良,同时却心底软弱而且迷信,给坏人以可乘之机。她的父亲作为市民阶层的代表虽不缺乏自尊自爱但是又惧怕官府和强权,等等。反面人物,残忍毒辣,无疑是一个古今中外都有的奸臣,他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势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儿子的幸福。

《阴谋与爱情》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鲜明的。通过两个地位悬殊的年轻恋人的悲惨爱情故事来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是本值得一看的好书。

阴谋与爱情读后感(二)

读了《阴谋与爱情》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被书中的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之间的真挚的爱情所感动。

《阴谋与爱情》讲述了女主人公露易丝与男主人公斐迪南·冯·瓦尔特的爱情如何被阴谋所破坏的故事。最终不论是露易丝的父母还是斐迪南的父亲和他的秘书都承受了痛苦,几个人用阴谋不仅伤害到了自己,还将这个故事中的所有人都受到了牵连。原本可以两家欢喜,现在却成了大家痛苦。这就是阴谋的最终结局,这就是阴谋的罪恶之处!

如果再看一遍,所有的阴谋都是当时的封建等级制度的生产品。为什么要将公爵的情妇米尔佛特夫人嫁给斐迪南那是因为这样做既可以将这对热恋情人拆散,让米尔佛特夫人从名义上脱离情妇的称号并嫁给一个好男人,有可以让宰相的秘书伍尔牧名正言顺地娶到露易丝。为什么米尔佛特夫人得到那么贵重的珠宝而公爵却不用花一分钱那是因为公爵向威尼斯出卖了500名壮丁。在阴谋面前,两个人反抗了,但在一次又一次的阴谋面前,两颗早已失去了方向的心在意志上处于了下风,虽然重归于好,最终还是中毒身亡。生命的结束,使斐迪南明白了世间的险恶,他永远也无法原谅自己的父亲。

不管在当代社会还是在封建时期,这种制度一直在约束著人们。在许多人眼中,钱才是划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标准。由于钱的原因,劳动人民在贵族或有钱人眼中一文不值,他们终身只配做自己的仆人,他们无权享受荣华富贵,能不打他们都很不错了,

想要高攀,死路一条。为钱而生,为钱而死,为地位而生,为地位而死是他们的宗旨,钱和地位是他们生命的全部。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思想依然围绕在耳畔。如果一个女子与另一个男子相爱,但家庭悬殊太大,很容易失败,因为金钱可以让人著迷,瞧不起别人。但我更为感动的是斐迪南和露易丝之间的感情,因为他们的爱可以天长地久、永生永世不灭,历经了无数次生活的考验后,他们的心更贴近,更靠拢,虽然最终两人都服毒而死。

在那个时代,贵族之间的思想永远只是停留在利己上而不是利他人,就像书中的宰相以前他就是用阴谋让自己的老前辈从这个位置上排挤下去,如今他又用自己儿子的幸福开玩笑,去娶那位情妇,他不知道这样子会让他的儿子很不自在,因为自己的夫人依旧还是公爵的情妇,并且斐迪南根本就不爱米尔佛特夫人。社会中谁不会勾心斗角,谁不会使阴谋谁能保证这世界会停止工作

《阴谋与爱情》讲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悲剧,它向人们展现了一幕幕动人的场景,同时又向人们阐述了一个又一个深刻的道理,看完这本书后我泪流满面。

阴谋与爱情读后感(三)

《阴谋与爱情》是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最著名,最富影响力的作品。

看完这部作品,许多同学都觉得没什么感受可以发表的,很多人觉得故事情节过于庸俗。当一对恋人,本来有著甜美而纯粹的幸福,愿意相守一生,然而,他们卷入了一个阴谋。在他们之外的某个地方,有一个阴暗的存在,为了某种目的,对他们设下陷阱,他们之中至少有一个人要被牺牲掉

而《阴谋与爱情》的故事情节正好与上述的故事模式相吻合。故事发生在18世纪德国的某公国,主人公是一对相爱的恋人,宰相的儿子斐迪南,贫穷提琴师的女儿露意丝。他们当著上帝的面,许下最庄严神圣的承诺。宰相为了保存自己在宫廷的势力,强迫斐迪南娶公爵的情妇——弥尔芙特夫人,斐迪南不从,并向弥尔芙特夫人说明了一切。宰相很气愤,便与秘书长伍尔穆密谋,利用露意丝的父母威胁她给侍卫长写情书,然后利用假情书让斐迪南对露意丝的忠贞产生怀疑。最终,两人掉进了秘书长设计的陷阱,服毒自杀。尽管露意丝最后揭穿了宰相的阴谋,但是却不能挽回悲惨的结局。

也许,正如很多人所想的那样,故事情节过于俗套,无非是借故事的发展与结局,来批判和揭露封建统治者的卑鄙丑陋,宫廷的黑暗与腐败。但作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总有它的亮点所在,在我眼中,这部作品最大的亮点,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敢爱敢恨、善良的女子——弥尔芙特夫人。

她,是作者追求自由、民主强烈愿望的化身。对于她的出场,作者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弥尔芙特夫人最初的出场,是“公爵的情妇”。有著这样的帽子,读者们就会联想到一个荒淫无耻的形象,但是随著剧情的发展,你会为她的人格所感动。虽然是公爵的情妇,但她的“心仍是自由的,那颗心还配得到一个男人的爱。宫廷的毒雾拂过它,只不过如明镜上哈了一口气。”

她,是一个果敢的女子。当她并不知道斐迪南与露意丝的恋情时,他为公爵把自己所爱的男子送到面前而高兴,“是你们自己把我的心上人送到了我面前!这我真叫求之不得啊——只要我一得到他——得到他——啊,永远滚开吧,可恶的荣华——”,甚至试图策划嫁给斐迪南。

她,是一个无私、善良的女子。在她得知斐迪南与露意丝的恋情后,她有过犹豫,挣扎。“可我不要他爱我。我决心战胜这该死的热情,克制自己的心,并且也将你的心碾碎。——我要在你们之间设下危岩和深渊一般的障碍;我要让你们头顶上飞翔著复仇女神;我的名字将像一个作祟的幽灵,惊散你们的一次次亲吻;你青春美丽的身体在他的怀抱里,将枯萎干缩成一具木乃伊!——我是不能和他一起得到幸福——可也不允许你和他幸福!——记住,可怜虫,破坏幸福也是一种幸福!”尽管如此,她最后还是让步了,她最终选择了放弃,离开。“我也一样有能力放弃。滚开吧,软弱的愁眉苦脸的女人!——别了,爱情甜美的金色的梦境!——从此我要以心胸博大为行动的准绳!”

她,是一个博爱的女子。18世纪的英国,是一个人民崇尚自由、民主的民族。而她,作为“一个天底下最自由的人民的生而自由的女儿”,一个血管里流著英国人崇尚自由民主的血液的女子,她爱德国的民众,不忍心看到人民被统治阶级的暴政摧残。于是,她故意接近公爵,让自己变得放荡、无耻,受宠于公爵,从而帮助身处水深火热的德国人民。

她,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拥有一颗最善良,最博大,最无私,最怜悯的心。我被她征服,也为她最后的勇敢而高兴,为作者塑造这样一个任务而开心。也许,作者也是爱她的吧,因为她体现了作者对自由、民主最强烈的渴望。